近日,商務部發布數據顯示,中國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2.7%,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32.9%,高技術服務業增長45.4%,全國吸收高技術產業外資增速是外資平均增速的1.9倍,充分顯示中國外資行業結構的優化、外資質量的提升。
將資金投向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各大外企的首選,外國投資者深耕中國新技術、新產業領域,展現出他們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持有的穩定預期,更是中國高技術產業韌性、活力和潛力的生動寫照。
協作機器人作為一種高技術新興產業,已經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長板,產業投融資持續活躍,機器人領域初步形成了產業和資本聯動發展的格局。外資引進來,
機器人產品走出去,成為當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典型特征。
為什么當下外資會持續關注中國協作機器人等高技術產業?這些領域的未來潛力如何挖掘?機器人大講堂認為,重視新技術應用并持續創新是關鍵。
▍元宇宙背后的“柔性協作”創新
剛剛獲得國際頭部資本投資的
節卡機器人上周就展示了他們最新的創新實踐。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節卡機器人元宇宙體驗區,一位觀眾戴上了VR眼鏡進入元宇宙系統,手持VR手柄操作,抓起了展示臺上的毛絨玩具。不少觀眾驚嘆不已,“元宇宙從想象變成了現實,太酷了”。
元宇宙作為全球解決現實社會超復雜問題的全新方法論,正成為賦能實體經濟、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全新工具集。節卡機器人本次參展的節卡元宇宙共融交互系統、節卡AI移動助手、節卡機器人OTA智慧服務平臺三大新品,展現了節卡協作機器人打通虛實界限的可能性。
節卡機器人CTO許雄博士透露,其實元宇宙操作系統只是一種進一步拓展機器人應用邊界和可維護的數字化渠道。
在兩年前節卡機器人就開始思考如何將機器人變得更加數字化,為此節卡機器人還推出了自己的小程序、OTA系統等,如今能夠讓遠在德國的客戶也享受遠程健康管理服務。
這種與多場景互聯互通的創新觀念一直在被節卡機器人實踐。許雄介紹,作為協作機器人行業首創無線示教的企業,節卡機器人已經讓原來的許多操作工都能輕易維護以及操作機器人,使客戶降低了成本。
如今引入元宇宙這一技術,進一步提高了機器人的易用性,使得人、機器人、環境更加互融互通。
當下,
協作機器人走進工業生產、生活服務場景已經成為大發展趨勢,協作機器人推動更多場景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發展,尤其是傳統用戶以外的潛在市場,與感知、執行端,如夾爪、視覺、力控、末端執行器等集成后可以實現各類自動化應用和自動化流程。
實現這些場景的基礎條件正是機器人技術的持續發展與突破。例如人們希望機器人能給擔當日常零售員的職責,同時也希望機器人能夠進行藝術表演,又或者進行更多工業高難度的領域探索。
在新零售行業,產品短期更換頻次高,不能夠適應新零售品種的機器人產品很難實現場景落地應用。又要讓機器人完成靈巧的工業操作需要完成感知、目標特性識別、規劃機構、技能的表達和學習,這就是一系列繁瑣的工作和挑戰。
然而大部分機器人產品都沒有靈巧的操作系統,主要仍是傳統編程、外觀和手勢的展示,即便有一些相關的操作也較為簡單。節卡機器人成功將協作機器人這種專業裝備,逐漸變成為人人可用的工具后,又在更多樣化的感知方式、更智能化的決策方式、更安全的控制方式上再進一步。
機器人與元宇宙的融合,正是節卡機器人對此路徑的創新思考與探索的成果之一。
“大部分的機器人解決了常規應用問題,還有很多場景需要更加柔性、靈活的協作機器人去執行操作,充分利用其自主智能學習能力。”許雄說道。
▍創新應用不止元宇宙
節卡機器人并不是首次嘗試此類前沿創新技術,在創新這件事上,各大科技公司各出奇招,但由于落地場景尚不明確,反而更像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一次“秀”。而來自3C、半導體、汽車、新零售等領域的企業需求實踐卻讓節卡機器人明白,技術真正還是需要回到落地與應用場景中。
在過去多年時間里,根據客戶現場的調研,為了滿足客戶以及合作伙伴的真實需求。節卡機器人延伸出了集成力控版本的JAKAZus系列,帶視覺、Mini控制柜的JAKAAI系列,高防護等級的JAKAPro系列,以及輕量化、高性能的MiniCobo商用等六大產品矩陣產品,成功覆蓋了15大行業,超50個細分領域。
節卡機器人這套元宇宙共融交互系統同樣從客戶需求中誕生。節卡機器人VP常莉透露,元宇宙只是節卡機器人此類創新技術的一種表現形式,該系統可為工業、建筑、醫療等領域提供后疫情時代的解決方案。
例如節卡機器人元宇宙共融交互系統采用增強現實、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構建沉浸式的虛擬與現實交互系統,主要將元宇宙技術融合到機器人產品中,并已經實現落地運用。這種人工智能、機器人融入實體產業的場景并創造價值方式,恰恰體現出了機器人與柔性化新技術融合創新實踐的本質。
節卡機器人產品線總經理劉博峰舉例道,元宇宙應用不僅體現在娛樂,如在高空、隧道、水下等危險和難以到達的區域,也可以通過系統遠程操控機器人執行任務,進一步拓展了協作機器人的應用空間。
當下,協作機器人通過加速與人工智能、生物技術、認知科學等技術深度融合,復雜作業能力與非結構化環境感知能力需求大幅提升,應用場景從簡單的人機協作向精密作業、商業服務等更多領域推進。例如“元宇宙+機器人”正逐漸從傳統的娛樂、社交、游戲、生活服務等領域,逐漸走向商業服務、高端制造等場景。
目前,雖然市面上大多協作機器人已經實現了牽引示教等快速部署方法和安全協作功能,但是與人協同作業不僅要求機器人具有一定的靈巧作業能力,適應非結構化環境,最好是具有一定的自主規劃作業能力或者是能夠遠程操作的能力,才能在不確定環境中感知環境,并基于特定指標迅速產生最優行為決策。
例如在裝配和打磨等應用場合,同批次的工件公差較大,需要動態調整相應位姿和接觸力的情形。又例如在醫療領域,還有日用化妝品、精密加工等一般工業領域,除了對于重復定位精度有著較高要求外,還對于視覺、感知的可靠性,環境物理交互控制穩定性有著更多需求。
因此,需要在目前協作機器人技術基礎上,以人的靈巧為切入,可以進一步拓展機器人的靈巧程度,提高協作機器人對動態任務的適應性無疑具備非常強的現實價值。
“在背后機器人前端需要針對不同場景有視覺和感知,可以有效將現場環境實時傳輸到元宇宙設備中,用戶就可以看到工作現場實況,通過VR手手勢或手柄,操控機器人同步工作,就能實現數字空間和物理空間的無界連接。”劉博峰說。
可以發現,節卡機器人展示的元宇宙場景下的協作機器人柔性化、
智能化創新技術價值或許遠超預期。
在商業化應用方面,由于柔性化水平的提升,協作機器人可實現更高精度、更強靈敏性的應用,在鞋服制造、快銷品生產、生物醫藥研制、食品加工等領域愈加受到歡迎。而協作機器人的動柔順運動控制技術對于實現安全、高效的人機協作至關重要,未來更加多樣化的工作任務和更加復雜的作業環境,對其安全運動控制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輕工業及產品種類多、產品體積不大且對操作的靈活度和柔性要求高的行業,又如3C行業、醫療行業以及眾多精密加工型企業都對此有著強烈需求。
▍結語與未來
協同機器人產業屬于科技創新產業,企業的研發實力、產品覆蓋面和質量、技術服務和銷售專業精神與員工素質缺一不可,從2014年成立以來,節卡機器人的產品技術持續積累,產品化、市場化已經趨于成熟。
如今站在全球化的平臺上,節卡機器人已經開啟了平臺生態鏈的新征程,并持續探索新方式為客戶提供著終端一站式體驗。
面對全球化市場,在與越來越多國際知名企業交手過程當中,節卡機器人正快速修煉內功,拉升自己在例如智能化、可靠性上的各種門檻,同時借助四大運行體系,確保產品生產的質量以及穩定性。
如今,機器人應用已經從基礎的自動化需求到了數字化需求新階段,未來基本都需要實現柔性智能,這對于機器人的應用創新會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而通過產學研結合道路不斷實踐的節卡機器人無疑走在了一條快速創新的路上。
通過需要充分了解下游市場需求的變化、新型制造工藝的演變,節卡機器人不斷開發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并繼續更新和升級原有產品的經驗數據庫,以保持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由此可見,元宇宙并不是節卡機器人創新的盡頭,而是以客戶為中心,不斷融合前沿技術實現創新應用的新開始。